焦作工贸职业学院2023-2024学年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4-11-08责任编辑:邢真供稿: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2023-2024学年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根据《全国学院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院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23-2025)》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最新要求,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在2023-2024学年进一步优化艺术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创新能力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年,我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形式,探索出更具职业教育特色的艺术教育路径。现将本年度我校艺术教育的具体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学院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艺术活动设计等方式,我校致力于帮助学生在艺术教育的体验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文化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艺术教育中,我校进一步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将艺术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致力于使每一位学生在艺术教育中陶冶情操、提升美学素养,通过公共艺术课程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形成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从而构建起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艺术教育体系。

二、工作理念与特色

面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求,我校秉持“全员覆盖、特色引领、实践创新”的工作理念,创新性地提出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

(一)全员覆盖

我校坚持艺术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通过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使艺术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艺术教育,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实现全员美育。   

(二)特色引领

学院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艺术课程与各专业的融合。例如,建筑工程学院的影视鉴赏课将艺术鉴赏与工程美学相结合;学前教育学院的舞蹈鉴赏课程注重与幼儿教育艺术的结合。通过突出专业特色,使艺术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践创新

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将艺术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创新性艺术实践,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强化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美育教学质量

为响应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高职美育教育的要求,学院在艺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师资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性优化,着力打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艺术课程体系。

(一)优化艺术课程设置

学院将公共艺术课程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逐步优化艺术教育模块。本学年设立了涵盖中国传统文化、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民间艺术赏析、舞蹈鉴赏等10门美育课程。课程采取线下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选择适合的精品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

(二)“学堂—工作室—展堂”教学链

本学年,学院创新构建了“学堂—工作室—展堂”艺术教育全链条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堂、实践工作室和成果展示三者有机结合,以逐步提升学生艺术理解、操作能力和展示机会,象征了从知识学习到技能实践再到成果展示的逐步提升的完整学习过程,形成全面发展的教学链条:

  1.学堂启蒙

在“学堂”阶段,通过音乐、美术、书法、影视舞蹈等艺术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和技能。这一阶段是学生艺术认知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汲取知识、理解艺术精髓。

2.工作室深化

为深化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学院在校内外设立了多个艺术工作室,如柴战柱陶瓷烧造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沁阳神农陶创意园、豫北地区实习实训基地、野王纻器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参与艺术项目的实际操作机会。这些校内外工作室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让学生能够在指导下深入体验艺术创作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个人艺术风格。

3.展堂展示

在“展堂”阶段,学校精心打造展示平台,如校园才艺大赛、艺术节作品展和组织技能竞赛等,为学生提供舞台展示艺术学习成果。展堂展示不仅是对课堂与工作室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激发学生自信、实现艺术价值的重要平台,帮助学生在展示中提升自我、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与荣誉感。

 “学堂—工作室—展堂”教学链模式有效实现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成果展示的全面融合,使学生在多维度的艺术教育中逐步成长。

(三)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我校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本学年我校加大了艺术教师的引进力度,在现有专任教师23人的基础上新增了1公共艺术教学部专任教师。教师队伍涵盖了音乐、书法、舞蹈、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师资结构更加合理,确保艺术课程的专业性和教学质量。

1 公共艺术课师资队伍

序号

姓名

教师类型

研究方向

备注

1

耿丽云

专职

音乐鉴赏


2

潘春枝

专职

音乐鉴赏


3

李瑛娜

专职

音乐鉴赏


4

陈瑞学

专职

书法鉴赏


5

吴梦豪

专职

书法鉴赏


6

王沁海

专职

书法鉴赏


7

唐星焕

专职

美术鉴赏


8

赵珈玮

专职

美术鉴赏


9

李文君

专职

音乐鉴赏


10

麻梦琳

专职

美术鉴赏


11

张敏

专职

美术鉴赏


12

胡祎劼

专职

美术鉴赏


13

于劼

专职

音乐鉴赏


14

赵昕

专职

音乐鉴赏


15

张超男

专职

音乐鉴赏


16

尚佳荷

专职

音乐鉴赏


17

梁继伟

专职

美术鉴赏


18

江青云

专职

美术鉴赏


19

杨甜甜

专职

美术鉴赏


20

宋萍萍

专职

舞蹈鉴赏


21

宋白鸽

专职

舞蹈鉴赏


22

何静

专职

舞蹈鉴赏


23

丰宁

专职

舞蹈鉴赏


24

焦秋月

专职

舞蹈鉴赏


四、丰富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夯实公共艺术教育基础

为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课程选择,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艺术学习空间。

2 2023-2024学年公共艺术课一览表

序号

开课学院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形式

1

建筑工程学院

选修课

影视鉴赏

理实一体

2

城市交通学院

选修课

音乐鉴赏

理实一体

3

学前教育学院

选修课

舞蹈鉴赏

理实一体

4

经济管理学院

选修课

美术鉴赏

理实一体

这些课程从不同艺术角度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为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文化人”的艺术教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推动了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具体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职教宣传周活动

我校在20245职教宣传周活动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艺术作品以及各类艺术课程的亮点。通过丰富的展览活动和现场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兴趣,获得全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校园艺术节

结合学校艺术节,我校202411组织了学生艺术作品展览、音乐会、摄影大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艺术节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艺术学习成果,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大型主题活动

举办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园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等,增加了学生的艺术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营造了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鼓励艺术类学生活动发展,培育艺术创造力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艺术生活,我校积极支持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融媒体中心展示艺术创作成果。

(一)社团活动丰富多样

我校目前有摄影、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多个艺术类社团,各类社团在我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和作品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艺术作品展示、校内外采风、艺术讲座等。

(二)融媒体宣传支持

通过我校融媒体中心,记录和宣传学生的艺术活动,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学习,提升学校的艺术教育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新学年里,我校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指导意见,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继续推进艺术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 常态化开展艺术活动

拓展艺术教育活动形式,常态化开展迎新晚会、周末文化晚会、艺术节、才艺大赛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提升艺术氛围。给予学生社团支持,组织社团在校内外进行活动展示,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提升校园文化

(二)持续深化艺术课程改革

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拓展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我校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增设与现代艺术、跨学科艺术结合的课程。例如,开设数字艺术设计、环境艺术与创新、跨文化艺术交流等课程,满足学生对艺术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将持续推进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更灵活的方式中学习和参与艺术课程。

  (三)构建更加完善的艺术实践基地

我校将进一步强化艺术实践教育,建立更为完善的艺术实践基地,包括校内的艺术创作工作室和校外的艺术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将成为学生们展示创作成果、进行创新实践的主要场所。我校还计划与当地文化艺术单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艺术创作和实践项目,推动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紧密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推动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校将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跨学科创新教育。例如,将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建筑工程与艺术、音乐与心理学等学科进行结合,探索更加创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生不仅能提高艺术素养,还能在其他专业领域中发挥艺术创作的独特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

(五)促进社会与校企合作

学院将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推动艺术教育的应用性培养。通过与文化艺术公司、设计公司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更多的艺术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学院还将加强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开展艺术项目的实际操作,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学院

2024831


本栏目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