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并深入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情况,提升相关人群普通话水平,在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李艳杰、王多艺老师的指导下,组建“语耀星河”推普振兴实践团。团队成员借助暑期返乡的契机,分层聚焦老年村民、学龄前儿童、基层干部等特殊群体,围绕红色文化、非遗技艺、乡村产业、启蒙教育等方面,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通过将普通话教学与红色故事讲述、非遗传承、儿童群体沟通等场景深度融合,推动各群体普通话应用能力提升,积极践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政策。
1."穗火"——红语传承·赋能文旅
在焦作市十二会村老年村民的普通话教学中,通过“红语传承”“青春助农”“声动西柏坡”推普特色活动,提升推普效能。实践活动中陈兴义教授结合当地红色记忆场景,进行家常叙话和情景模拟,帮助村干部清晰流畅的表达红色故事,以助力景区文化传播。同时陈兴义教授与实践团实地参观了红色旧址,通过讲解员解说,了解十二会村的红色故事,通过开展红色故事普通话朗诵会、推普打卡红色地标等方式,为长期开展语言帮扶、文化共建挂牌设立"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提升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文旅发展的效果。
2."回响"——语传匠心·非遗新声
在鲁山县段店村的实践活动中,对于非遗爱好者通过“语传匠心”“非遗工坊”“匠心之声”等培训活动,实践团尝试将普通话与非遗相结合,深入鲁山非遗传承地和发展地,在“仙女织”丝绸工坊、鲁山花瓷博物馆、鲁山花瓷古镇以及鲁阳社区开展活动。实践团经过参观学习,结合实物教具,在花瓷古镇和鲁阳社区学习瓷器出窑时和丝绸制作的术语,采用“语言+非遗”双轨教学方式,强化术语规范,使鲁山群众在了解本地非遗制作生产的过程中提升普通话能力。
3."向阳"——语润心田·童声启蒙
针对街道办青少年儿童的推普助力,推普实践团走进社区,开展了“语润心田”“无碍沟通”“文化传承”系列趣味活动,实践团凭借专业知识和饱满热情,助力社区孩童感受普通话魅力,充分利用这次契机进行大力宣传,提升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在王多艺老师带领下,孩子们勇敢上台朗读绕口令,对于发音勇敢又准确的孩子送上玩偶以示奖励,游戏不仅矫正了孩子的发音,还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和专注力。这场活动不仅传播了规范用语,更织就了一条联结人心的文化纽带,为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青春力量。
此次推普志愿实践活动,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通过“穗火”“回响”“向阳”三大板块,将普通话推广与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延续、儿童启蒙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让红色故事借规范语言焕发新彩,还让非遗术语在标准发音中传承,更让趣味互动为孩童播下规范用语的种子,完美彰显出语言作为文化纽带的强大力量。团队以青春之力,既提升了不同群体的普通话应用能力,更在乡村大地上织就了一张联结文化的网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语言活力与文化动能,生动诠释了青年学子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