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五项重点改革措施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目标。
3月18日
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此前的3月12日,日本派遣军舰掩护奉军舰队进攻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予以正当还击。日本方面竟纠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以维护《辛丑条约》为借口,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各帝国主义国家的20余艘军舰群集大沽口,公然施行武力恫吓。为抗议帝国主义者的霸道行径,北京各界群众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委员会领导下,于3月18日在天安门前举行1万余人的反帝示威大会。会后,当数千人的请愿团到达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卫队向群众开枪,死47人,伤199人,酿成三一八惨案。
3月19日
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简称“三支两军”决定)。《决定》要求: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机关要视情况抽调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人员,立即投入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的工作,即“三支两军”。人民解放军先后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有280多万人。同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指出:目前正在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建立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继续停止全国大串连,取消原定的当年春暖后进行大串连的计划。4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通告,重申停止全国大串连。
3月20日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当天,蒋介石怀疑有人阴谋对他实施绑架,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事后查明并无此事,蒋介石被迫放人。当时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六个军中,有五个军的军长同蒋介石存在矛盾。在蒋介石直接指挥的第一军中,共产党有很大影响。事件发生后,毛泽东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主张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发动工农群众,联合国民党左派和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给蒋介石以坚决回击。但共产国际代表主张退让。结果,蒋介石的反共气焰高涨,在妥协政策指导下,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无理要求,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毛泽东、周恩来建议把这批共产党员派到其他军去,中共中央没有接受这一主张。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而且打击了汪精卫和国民党左派,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地位。
3月21日
1948年3月21日,为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领导机关自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东渡黄河,与叶剑英、杨尚昆率领的中央后委会合。随后继续东进,于4月13日到达晋察冀解放区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周恩来、任弼时等于4月23日到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会合。中央工委和中央后委即行撤销。
3月22日
196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经验。毛泽东代中央起草批示,将鞍钢实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做“鞍钢宪法”,要求在工业战线加以推广。批示指出: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这个报告,“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