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入课程,润物细无声|信息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研讨会

发布者:信息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24-12-20浏览次数:10

PART01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使信息技术学院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1216日,信息技术学院数媒教研室在6a504会议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交流研讨活动,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许丹,数媒教研室主任郑一璇、专任教师王睿、牛璐岩、程立、王盈盈、牛佳、刘晶晶、廖原,以及各专业课程组负责人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数媒教研室主任郑一璇主持。


PART02

课程思政研讨会旨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育人水平。这类交流会通常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分享、成果展示、问题探讨等环节,有助于凝聚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交流会上,数媒教研室主任郑一璇强调了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与会人员会就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师资队伍的思政教育能力建设、思政育人的系统工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举例介绍了《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等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同时,各课程组负责老师也会分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如建立“八个一”对接机制、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


PART03

会议上对课程思政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重点

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寓德于课、人文立课和价值引领。这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寓德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也寓德于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挖掘“人文素养”元素,强调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并突出课程原有的人文精神。此外,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特点,要通过这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难点

1.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课程思政面临的首要问题。专业知识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求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因此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专业课“求真”的全过程中。

2.教师融合的纽带作用:课程思政最终要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对每一位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课知识,更要掌握每门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处理好“知”与“德”的辩证关系。

3.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建构:课程思政要实现的目标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然而,目前还难以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存在协同育人的工作理念淡、机制建设粗等问题。


PART04

在会议讨论结束后,参会教师围绕此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老师们认为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这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并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中。在评价体系方面,老师们也指出了量化评价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更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最后,老师们还强调了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

本次信息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院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更为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周瑞霞 王睿 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