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艺术的宝库,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本门课程带领学生了解西方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美术流派及艺术思潮等的欣赏,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并完善学生人格。 |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术鉴赏,分辨美术鉴赏和美术欣赏的区别,厘清美术鉴赏活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与理解美术作品,积累审美经验;在中西方经典绘画作品的对比中开阔审美视野,在引经据典中陶冶审美情操,借助奥理冥造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探索美术作品的观看之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术鉴赏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益处,在美术鉴赏中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开放包容心态,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教学重点:美术鉴赏的定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艺术基础课程。以下是对该课程科目的详细介绍。
三、课程内容
内容如下: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绘画史、雕塑史、建筑史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美术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脉络。
美术理论:研究美术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美术作品的种类和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了解不同种类和形式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
美术作品鉴赏
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构图等)、内容分析(思想内容和主题)、社会分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理解其形式美、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实践活动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尝试进行基础作品创作,如海报创作、设计创作等,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
#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作品欣赏:展示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增强对美术的理解和体验。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 课程特色
内容丰富:涵盖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作品鉴赏等多个方面。
形式多样:结合理论讲授、作品欣赏、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
培养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基础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未来的艺术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