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1.专业名称:食品生物技术
2.专业代码:470101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高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均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岗位
表1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生物与化工大类 (47) | 生物技术类 (4701) | 酒的制造 (151)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146) 其他食品制造 (149) 质检技术服务 (745) | 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制作人员 (6-02-05) 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 (6-02-06)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 (4-08-05-01)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 人员 (2-02-36-03) | 微生物培养 发酵食品智能设备操作 发酵食品质量控制 生产管理 功能性食品新产品开发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发酵食品生产专业知识,具备生物发酵和生产管理等技术技能,面向酒的制造、调味品、发酵食品制造、其他食品制造及相关的质检技术服务等行业的酒与饮料制造人员、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制作人员、食品检验员、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发酵食品微生物培养、智能设备操作、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功能性食品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汉语言文字、数据运用与数理统计,心理健康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专业加以运用。
2、知识要求
(1)掌握有机与无机化合物、化学分析、生物大分子、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素与健康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发酵食品单元操作、典型机械设备工作原理、操作管理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发酵食品工厂自动化生产电工和自动化仪表等智能控制基础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
3 能力要求
(1)具有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能力;
(2)具有发酵食品生产工艺执行能力;
(3)具有生物智能设备生产数据分析及运用数据进行工艺处置、配方调整的能力;
(4)具备应用食品企业管理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管理能力;
(5)具有发酵食品生产原辅材料、半成品、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
(6)具有进行功能性食品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 公共基础课程
1.“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总计48学时,3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学时,2学分。
《形势与政策》32学时,1-4学期每学期8学时。该课程采取专题报告形式进行授课,1学分。
2.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根据学院实际分学院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2学分。其中集中面授16学时,在线课程学习1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周14天,112学时,计2学分。
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院实际分学院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2学分。大学生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各专业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展览等各种形式进行,采取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授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4.创业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2学时,记2学分。《就业指导》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8学时,记2学分。
5.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在非艺术专业开设,学生至少要在学校开设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5门,每门课32学时,计2学分。
6.安全教育
各专业要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合,把敬畏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根治在学生心中。各专业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课程、展览等各种形式进行。
各专业要科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要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7.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周2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考核以太极拳为主,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必须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会简化杨氏24式太极拳。一年级开设简化杨氏24式太极拳、篮球专项,二年级开设。
8.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一学期考试课,周4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考查课,周4学时,4学分。
9.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根据学院实际分学院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全部为上机操作,2学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
10.劳动教育
《劳动专题教育》,理论课,共1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具体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劳动实践教育》,实践课,共1学分,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每学期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基建处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劳动周”活动,各专业也可根据专业特色,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食堂、周边社区等开展志愿劳动服务。通过多样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必备的劳动能力。
11.思想道德考核
思想品德教育计4学分,每学期1学分,由学生处负责考核。
(二)专业基础课程
1.无机及分析化学
本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共3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食品化学的定义及作用、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溶液浓度及酸度计算、定量分析基础、四大基本滴定分析方法等内容,学生能掌握称量的基本方法、滴定分析仪器的规范操作、溶液浓度计算方法、常量组分的滴定分析方法等,具备溶液配制、常量组分含量检验分析的基本能力。
2.微生物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共3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食品相关的微生物基础理论和实践,涵盖微生物定义、特点及发展史、微生物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基制作技术、消毒和灭菌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和腐败微生物防治等内容,学生能掌握国标中要求的常规微生物检验方法,能控制在食品生产、保藏过程中有害微生物活动从而防止食品变质,具备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微生物常规检验以及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等能力。
3.有机化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3学分,在第二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烷烃、单烯烃、炔烃和二烯烃、旋光异构、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和磷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糖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内容,学生能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础,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基本有机反应及其机理等,具备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术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与技术、基本有机合成实验的能力。
4.食品卫生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24,共3学分,在第二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损害人体健康的科学。应用食品化学分析、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及作用机理,为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制定食品卫生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学习本课程有助于你快速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食品中各类污染物、各类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产业政策及标准化管理体系等),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全面、系统地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并能解决食品卫生的实际问题,培养改善人民营养状况、增进人民体质、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以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5.食品化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24,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色香味及嫌忌成分等内容,学生能掌握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生理功能及物质变化规律,具备以食品、食品原料、酶制剂等为载体用化学方法分析生命现象、食品成分的基本操作技能。
6.食品营养与健康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包括各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特点;每类食物中常见食物的特点(包括营养成分和食物性味等方面);食物加工、烹调和储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最后从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角度阐述了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条件,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三个实现平衡膳食的理论和技术工具,用以指导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三)专业核心课课程
1.食品加工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48,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通过食品成分及其加工特性、食品保藏技术的学习,了解食品中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所呈现的特性、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以及食品常用的保藏技术;通过乳制品、肉制品、谷物制品、饮料等典型食品的学习,了解各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原辅料作用,掌握食品生产基本工艺,熟悉产品加工原理,了解产品常见问题。以典型食品生产任务作为载体,学生在完成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具备原料选择、配方计算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利用设备完成产品生产。
2.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24,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研究食品保藏保鲜基本原理和技术,食品贮存、流通中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了解冷冻、冻干、加热及其他保鲜技术。应用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以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等课程研究食品贮藏保鲜原理,探索食品生产、贮藏、运输和分配过程中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控制方法,了解掌握食品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和食品保藏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各种食品变质腐败的机理及控制食品变质腐败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兼而有之的综合技术措施来控制食品质量变化,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食品质量食品贮藏保鲜的种类、设备及关键技术,并能应用多种技术措施防止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保鲜期,为食品保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指导。
3.食品检测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研究和讨论食品生产、科研,营养学研究,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需解决食品组分、含量分析,结构、作用的确定等问题。依据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对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为食品行业把好生产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分析结果,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48,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学习典型发酵食品的基础理论、原料处理、发酵过程控制、发酵后处理技术、发酵产品贮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能掌握典型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能够进行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能够进行发酵产品的生产,能够进行发酵产品的质量控制、理化检验和感官品评,能够对发酵食品的生产设备进行操作及维护,并能排出故障,具备原料选择及预处理能力、发酵食品生产及品质监控、发酵设备的维护能力以及解决发酵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等能力,还要初步培养设计工艺路线和质量项目的能力。
5.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72,实践学时0,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学习食品安全危害来源及控制、食品安全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MP、SSOP、HACCP)、中国SC 认证体系和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学生能掌握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的安全风险的能力,能够遵守现行国际、国内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完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日常检查、文件记录、认证和申报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6.食品毒理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24,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是食品安全评价的基础。该课程主要任务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深入理解食品内、外源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为食品安全性评估和监控提供详细和确凿的理论依据。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品毒理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熟悉食品毒理的基本概念、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生物转化、毒作用机制、毒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研究方法,为食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会本专业基本科研方法,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奠定基础;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为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对食品生物专业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
7.食品标准与法规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72,实践学时0,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食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配送等全过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标准、标准化、法规、认证等的基本概念,制定我国食品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方法,熟悉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食品认证程序和要求等,并能够根据所学具有分析和处理食品违标违法事件的基本能力;掌握标准与法规的作用与意义(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监督管理,国内外贸易);使学生能把握当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动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食品生产实践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
8.食品机械与设备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24,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学习食品输送机械、食品清洗机械、食品分离机械、食品尺寸减小机械、食品均质机械、食品换热机械、食品浓缩机械、食品干燥机械、食品成型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食品杀菌机械、食品冷冻机械,学生掌握食品工厂常用机械设备的基本类型、各类设备主要型式、工作原理、结构与操作特点、适用场合;具有根据加工工艺要求选择适当食品加工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配套的能力好;具有一定的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对定型设备进行调整改造要求的能力。实行项目化教学,即以食品加工的工作全过程为主线,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食品生产中的常用食品机械,为学生从事食品生产和食品管理等岗位,以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件表1、附件表2和附件表3)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食品生物技术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室应具有培养基制备、微生物观察、微生物培养、发酵食品理化检验、典型的发酵食品生产线等校内实训室或产教融合的综合实训基地。每个校内实训室应具有满足完成实训任务必备的场地、材料、专业设施和设备。
(1)微生物基础实训室。
微生物基础实训室应配备微生物显微镜(1人/台)、电子天平(精确度0.01;5人/台)、PH计(5人/台)、高压灭菌锅(5人/台)、超净工作台(5人/台)、生化培养箱(10人/台)、C02培养箱(20人/台)、恒温振荡培养箱(10人/台)、普通冰箱(20人/台)、超低温冰箱(40人/台)、纯水机(40人/台)等设备。
(2)微生物发酵技术实训室。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训室应配备通用发酵罐及其配套装置(10人/台)。
(3)微生物发酵制品分离实训室。
微生物发酵制品分离实训室应配备小型膜过滤实验设备(20人/台)、万能粉碎机(10人/台)、低速离心机(5人/台)、真空旋转蒸发仪(20人/台),高速离心机(10人/台)、高速匀浆机(20人/台),喷雾干燥装置(40人/台),真空冷冻干燥机(40人/台)等装备。
(4)发酵工艺实训室。
发酵工艺实训室应配备啤酒或白酒及酱油、醋、大酱等数条当地典型发酵食品生产线。
(5)发酵食品检验实训室。
发酵食品检验实训室应配备常规检验玻璃仪器(2人/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人/台)、高效液相色谱仪(40人/台)、气相色谱仪(40人/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0人/台)等设备。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食品生物技术实践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微生物培养、发酵控制、蒸馏控制、勾调与品评、产品杀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技术员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发酵食品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发酵食品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职业教育为指导,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方向,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法、现场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行为导向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以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为主,同时结合结果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形成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为学生课堂学习理解、教学参与情况等学习过程,是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来评定;结果性评价主要以学生学习的成效为评价方式,主要采用考试、考查等定量方式进行评定。
(六)质量管理
1. 学校主要监控措施
学校督导通过审查教学文件、巡视、听课、向学生调查了解等方式掌握教学情况,督促教学规范,推广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指导部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反馈或通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教务处督查教学计划执行,开展教学值日检查,加强巡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评教,严格审查毕业资格;学院领导和教学系统中层干部认真执行听课、评课制度。
2. 二级学院主要监控措施
教务处和学院督导室除开展日常教学检查外,每年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学计划执行、各类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毕业项目及考试等专项检查;二级教学单位督导组对本院教师全面听课及检教学资料;各班级均有一名学生信息员,定期向院教学负责人反映教学情况。各级、各类教学检查中反映的问题,均及时向有关人员进行反馈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通报,达到教学事故认定标准的,则按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进行处理。
3. 合作培养企业主要监控措施
在各实习基地均建立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导教师及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管理与考核;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必须及时向院(系)汇报实习情况,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入顶岗实习成绩。
九、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学分要求
各门课程均按学习统一对学分制要求进行考试成绩管理,课程考试实行学分制要求管理,学生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32学分。学生通过3 年的学习,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鼓励学生获得车工、铣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获得相应专业等级证书、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可以折算相应的学分(附表3),但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课程学分不可替代。具体如下:
1、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分不可替代。
2、公共选修课中,中共党史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学分不可替代。
3、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必修课程,学分不可替代。
4、实践环节课程为必修,学分不可替代。必修课程学分不可替代。
(二)顶岗实习要求
在校学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顶岗实习一般至少为半年。
(三)证书要求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如下职业资格证书:
食品检验管理、食品合规管理、可食食品快速检验、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可食食品快速检验、化学检验员、糕点面包烘焙工等。
十、专业特色
本专业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以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培养具备通用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平台主要面向食品分析检验岗位、质量管理岗位、生产加工岗位等核心岗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食品分析检验能力、食品质量管理能力和食品生产加工能力;创新实践平台以“技能大赛”等为培养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创业实践平台立足于食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十一、附录
附表1、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一 | 二 | 三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公 共 基 础 必 修 课 | 0108011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42 | 6 | 4 |
|
|
|
|
| A | * |
0108005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 | 32 | 28 | 4 |
| 2 |
|
|
|
| A | * | ||
0108004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2 | 6 |
|
|
| 3 |
|
| A | * | ||
01080045 | 形势与政策 | 1 | 32 | 32 | 0 | 1 | 1 | 1 | 1 |
|
| A | 9-16W | ||
01080039 | 大学英语(1) | 4 | 64 | 64 | 0 | 4 |
|
|
|
|
| A | * | ||
01080040 | 大学英语(2) | 4 | 64 | 64 | 0 |
| 4 |
|
|
|
| A | * | ||
01080035 | 大学体育(1) | 1 | 32 | 0 | 32 | 2 |
|
|
|
|
| C | * | ||
01080036 | 大学体育(2) | 1 | 32 | 0 | 32 |
| 2 |
|
|
|
| C | * | ||
01080037 | 大学体育(3) | 1 | 32 | 0 | 32 |
|
| 2 |
|
|
| C | * | ||
01080038 | 大学体育(4) | 1 | 32 | 0 | 32 |
|
|
| 2 |
|
| C | * | ||
01080041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2 | 32 | 0 | 32 |
| 2 |
|
|
|
| C | * | ||
01080043 | 创业指导 | 2 | 32 | 32 | 0 |
|
|
| 2 |
|
| B | △ | ||
01080044 | 就业指导 | 2 | 38 | 38 | 0 |
|
|
|
| 2 |
| B | △ | ||
01080046 |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32 | 0 |
| 2 |
|
|
|
| B | △ | ||
01080047 | 安全教育 | 2 | 32 | 32 | 0 |
| 2 |
|
|
|
| B | △ | ||
01080048 | 军事理论 | 2 | 32 | 32 | 0 | 2 |
|
|
|
|
| B | △ | ||
01080031 | 劳动教育 | 2 | 32 | 16 | 16 | 劳动 | 劳动 | 劳动 | 劳动 |
|
| D | * | ||
01080112 | 军事技能 | 2 | 112 | 0 | 112 | 112 |
|
|
|
|
| D | * | ||
小计 | 37 | 758 | 454 | 304 | 11 | 13 | 15 | 8 | 2 |
|
|
| |||
公 共 选 修 课 | 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 最低达到4学分,48学时 公共选修课主要开设本专业外的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公共艺术教育、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 |
|
| |||||||||||
中共党史 | 1 | 16 | 16 | 0 |
| 1 |
|
|
|
| B | * | |||
新中国史 | 1 | 16 | 16 | 0 |
| 1 |
|
|
|
| B |
| |||
中华传统文化 | 1 | 16 | 16 | 0 |
| 1 |
|
|
|
| B |
| |||
音乐鉴赏 | 2 | 32 | 32 | 0 | 2 |
|
|
|
|
| B |
| |||
书法鉴赏 | 2 | 32 | 32 | 0 | 2 |
|
|
|
|
| B |
| |||
影视鉴赏 | 2 | 32 | 32 | 0 | 2 |
|
|
|
|
| B |
| |||
美术鉴赏 | 2 | 32 | 32 | 0 | 2 |
|
|
|
|
| B |
| |||
舞蹈鉴赏 | 2 | 32 | 32 | 0 | 2 |
|
|
|
|
| B |
| |||
民间艺术赏析 | 1 | 16 | 16 | 0 |
|
| 1 |
|
|
| B |
| |||
中国音乐简史 | 1 | 16 | 16 | 0 |
|
| 1 |
|
|
| B |
| |||
当代影视评论 | 1 | 16 | 16 | 0 |
|
| 1 |
|
|
| B |
| |||
合唱艺术 | 1 | 16 | 16 | 0 |
|
|
|
|
|
| B |
| |||
小计 | 4 | 64 | 64 | 0 | 2 | 1 | 1 |
|
|
|
|
| |||
专 业 课 程 | 专 业 基 础 课 | 03010001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3 | 64 | 32 | 32 | 4 |
|
|
|
|
| A |
|
03010054 | 微生物基础 | 3 | 64 | 32 | 32 | 4 |
|
|
|
|
| A |
| ||
03010004 | 有机化学 | 3 | 72 | 36 | 36 |
| 4 |
|
|
|
| A |
| ||
03010018 | 食品卫生学 | 3 | 72 | 48 | 24 |
| 4 |
|
|
|
| A |
| ||
03010032 | 食品包装技术 | 4 | 64 | 48 | 16 |
| 4 |
|
|
|
| B |
| ||
03010028 | 食品化学 | 4 | 72 | 48 | 24 |
|
| 4 |
|
|
| A | * | ||
03010041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A | * | ||
专 业 核 心 课 | 03010039 | 食品贮藏与 保鲜技术 | 4 | 72 | 48 | 24 |
|
| 4 |
|
|
| A | * | |
03010026 | 食品加工技术 | 4 | 72 | 24 | 48 |
|
| 4 |
|
|
| B |
| ||
03010037 | 食品检测技术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B | △ | ||
03010053 | 食品添加剂 应用技术 | 4 | 64 | 48 | 16 |
|
| 4 |
|
|
| B |
| ||
03010049 | 发酵食品 生产技术 | 4 | 72 | 24 | 48 |
|
|
| 4 |
|
| A | * | ||
03010040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 | 72 | 72 | 0 |
|
|
| 4 |
|
| A | * | ||
03010050 | 食品毒理学 | 4 | 72 | 48 | 24 |
|
|
| 4 |
|
| A | * | ||
03010030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4 | 72 | 72 | 0 |
|
|
| 4 |
|
| B |
| ||
03010038 | 食品机械与设备 | 4 | 72 | 48 | 24 |
|
|
| 4 |
|
| B |
| ||
03010051 | 食品市场营销 | 2 | 64 | 48 | 16 |
|
|
|
| 4 |
| B |
| ||
03010052 | 食品工厂设计 | 2 | 64 | 64 | 0 |
|
|
|
| 4 |
| B |
| ||
小计 | 64 | 1248 | 812 | 436 | 8 | 12 | 24 | 20 | 16 |
|
|
| |||
实 践 课 程 | 01080113 | 军事训练 | 2 | 2W | 0 | 48 | 2W |
|
|
|
|
| D |
| |
01080118 | 顶岗实习与 毕业设计 | 25 | 27W | 0 | 810 |
|
|
|
| 10W | 15W | E |
| ||
小计 | 27 | 648 | 0 | 858 |
|
|
|
|
|
|
|
| |||
总计 | 132 | 2928 | 1330 | 1598 | 27 | 28 | 28 | 28 | 18 | 15 |
|
|
注:1、“考核方式”分为: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实作考核、D过程考核、E成果评审、F绩效考核。
2、课程特征属性(备注):*为核心课程;△为课证融通课程;#为集中实践教学,XW表示X周;○为常规教育或机动安排,不进课表。
附表2、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时、学分统计表
总学时 | 总学分 | 实践总学时 | 实践总学时所占比例 | 公共基础课学时 | 公共基础课学时所占比例 | 选修课总学时 | 选修课学时所占比例 |
2928 | 132 | 1598 | 55% | 758 | 26% | 320 | 11% |
附表3、学生获得相应专业等级证书、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对应分
名称(证书、竞赛) | 级别 | 对应学分 | 要求(必考、选考) |
省级竞赛 (教育厅、人社厅、工信厅等主管部门举办的赛项) | 一等奖 | 10 |
|
二等奖 | 8 |
| |
三等奖 | 6 |
| |
优秀奖 | 4 |
| |
行业企业举办的省级以上竞赛 | / | 4 |
|
国家认可的其他种类专业证书 | / | 4 | 必考 |
职业类资格证书 | 高级工 | 6 | 选考 |
中级工 | 4 | 必考 | |
初级工 | 2 | 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