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食品生物技术
专业代码:470101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生物与化工大类(47)
所属专业类 (代码)生物技术类 (4701)
对应行业 (代码) 食品制造业(1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15)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味精制造工(6-02-05-01) 酱油酱类制作工(6-02-05-03) 食醋制作工(6-02-05-03) 白酒酿造工(6-02-06-03) 啤酒酿造工(6-02-06-04) 黄酒酿造工(6-02-06-05) 果露酒酿造工(6-02-06-06) 其他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6-02-99)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微生物培养;发酵控制、蒸馏控制;勾调与品评;产品杀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技术员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食品生物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企业操作工、分析化验工、杀菌工、发酵工、酿造工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微生物培养、发酵控制、蒸馏纯化分离、产品杀菌、勾调品评、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技术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尊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清洁生产、文明卫生等知识。
3.熟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与发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
4.掌握微生物选育与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及染菌防治技术等基本知识。
5.掌握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工作原理及操作与应用等基本知识。
6.掌握发酵食品设备工作原理及操作与维护等基本知识。
7.掌握发酵食品生产操作、典型发酵食品工艺等基本知识。
8.熟悉食品生物技术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基本知识。
9.了解发酵食品营销的基础知识。
10.了解本专业所面向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方法。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专业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能够编制简单的工作报告、技术文件等专业文件。
4.具有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能力,能够进行微生物发酵与微生物产品提取。
5.具有发酵食品生产原料、半成品、产品的检验能力。
6.能够对典型发酵食品生产设备进行选型、使用与维护。
7.能够根据发酵食品生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典型发酵食品的生产操作。
8.能够发现、判断与处理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和事故。
9.能够根据企业管理规范实施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发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仪器分析、生物制品分离提取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微生物基础、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发酵工程设备、发酵食品生产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调味品品评、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市场营销、食品贮藏加工技术、面试技巧、毕业设计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