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的光影里,湘江水暖,橘洲绿意正浓。艺术设计学院“艺行西南”考察之旅走进长沙,一座既有千年古韵、又具时代精神的文化名城。长沙不仅是湖湘文化的核心承载地,更是艺术与设计灵感交汇的沃土。此次考察,我们聚焦于湖南省博物馆与橘子洲头两处代表性文化空间,引导学生们在行走中体会湖湘精神,在观摩中激发设计思维,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汲取文化养分,打磨艺术眼光。
Part 1:湖南省博物馆——汉风楚韵中的设计启示
湖南省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历史藏品和高水平的展陈设计,为学生们打开了湖湘文化的宏阔画卷。在这里考察的重点集中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青铜器、漆器与帛画艺术等展区,学生们沉浸于古代工艺与视觉符号之中,从中提炼设计语言的内核。
![]() | ![]() |
![]() | ![]() |
![]() | ![]() |
在展厅中,素纱襌衣的轻盈质感与纺织技艺引发了对古代服饰中结构与材质融合的思考;T形帛画所展现的图像构成与色彩搭配,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古老而新颖的灵感路径。同时,楚地漆器的图腾纹饰与器物造型,启发了学生们思考传统纹样在现代家居、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方式。
![]() | ![]() |
![]() | ![]() |
在博物馆的文创展区,老师们带领学生围绕“文化符号如何转化为产品设计”展开讨论。以汉字印章、漆器纹样、帛画色彩为元素开发的文创饰品、文具与生活用品,将传统工艺美学有效嫁接进现代生活场景中,展现出文化设计的巨大潜力。这一部分的考察,帮助学生建立起从文物审美、工艺技法到产品创新的完整设计思路,也为日后课程设计提供了实战参考。
![]() | ![]() |
Part 2:橘子洲头——红色记忆中的公共艺术表达
漫步橘子洲头,湘江两岸碧波荡漾,青年毛泽东雕像巍然耸立,历史的激荡与青春的理想在这里交汇。作为湖湘文化精神地标,橘子洲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表达的实践范本。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围绕橘洲的文化浮雕、导视系统与景观构造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影像采集、结构分析等方式,学生们从视觉、结构、叙事三方面,展开关于城市文化空间与艺术设计结合的创意思考。
本次长沙艺术考察让学生们在文化场景中深入感知湖湘精神,从实物中汲取设计灵感,推动“理论—实践—创新”的融合。我们在博物馆探寻文明脉络,在橘子洲感受精神力量,于行走中拓展设计视野。艺术设计的本质,是理解文化、创新表达,学生们将以设计回应时代,描绘好优秀文化,讲述好中国故事。
图文:韩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