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鉷教授双场讲座启迪工贸师生

发布时间:2025-05-15责任编辑:邢真供稿:教务处

在“离格”中觅创新 于语音里悟文化

——区鉷教授双场讲座启迪工贸师生


春深夏浅的四月至五月,我校“工贸大讲堂”迎来学术盛事。我国著名英美语言文学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区鉷教授先后带来《好奇:离格与文艺欣赏》《趣味英语:语音的故事》两场专题讲座,以跨学科视野为千余名师生开启创新思维的密钥,在校园掀起文化创新探索与英语语言学习的双重热潮。

【离格之美:文艺创新的生命体征】

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区教授在山阳校区开启首场智性之旅。从《辞海》“奇经八脉”的医学阐释到艺术创作的“离格”哲学,区教授构建起横跨中医与文艺的对话场域。他借陶渊明“奇文共赏”的美学宣言,剖析《庄子》时空折叠的叙事智慧;以李白重构银河的视觉革命,解码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语体突围,揭示“离格(deviation)”作为艺术生命体征的本质。

在跨媒介叙事环节,区教授构建了四维阐释体系:细品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通感异变,解析贝多芬将席勒诗学嫁接《欢乐颂》的和声肌理,解构八大山人“白眼向人”的水墨突破,阐释敦煌壁画在《丝路花雨》中的动力学转译。教务处副处长谢金枝评价这场“离格式”讲座本身即创新典范,为高职教育改革注入新思路。

【声韵之趣:语言文化的多维解码】

时隔半月,5月8日的沁阳校区再续学术华章。面对700余名师生,区教授以“语音的故事”开启英语世界的奇幻旅程。从音素的历史演变到地域和母语差异的影响,从军事外交中的语音作用到文化身份的声音标志,区教授通过《欢乐颂》的韵律分析和莎士比亚戏剧台词的演绎等生动案例,将抽象语音学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审美体验。

互动环节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师生们在“语音镜像”练习中捕捉到了英汉语调的差异,并通过“韵律拼图”探索了节奏的奥秘。副校长李庆超指出,这种寓教于乐的创新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卓越班的一位同学感慨道:“原来语音里藏着文明演进的密码”。

【创新启示:知识共同体的构建实践】

两场讲座虽主题各异,却共同诠释着创新教育的深层逻辑。前者通过文艺“离格”启示突破认知规训的勇气,后者借语音解码展现语言学习的智性愉悦。正如区教授所言:“经典作品中的‘异常’恰是创新思维的密钥,而语音探索则是打开文化之门的声波密码。”

在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这种跨界对话显得尤为珍贵。讲座揭示了技术理性与人文素养的共生关系,并为“离格式”阅读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思路。两场学术盛宴不仅拓展了“厚基础、敢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在校园播撒了跨界思考与创新思维的种子。

未来,我校将持续打造“工贸大讲堂”这一学术育人品牌,通过引进名家名师等高端学术资源,构建“人文素养+技术创新”的全方位育人生态,助力工贸学子在知识共同体的构建中实现全面发展。



教务处   

2025年5月14日 



本栏目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