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epseek的
数字化教学新生态下的“五金”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共筑数字未来
为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建设与产教融合,由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专题会议4月20日在郑州召开。来自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参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展开研讨。我校信息技术学院数名教师参会。
会议亮点聚焦
会议在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刘丽萍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职教专委会领导、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校领导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分别致辞,强调职业教育需以数字化为抓手,深化“五金”内涵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描绘职教数字化新蓝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科学院院长徐红星以《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题,提出职业教育需锚定区域产业需求,构建“院校-企业-科研”协同创新生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张启明研究员聚焦“新双高”背景下的资源库建设,强调资源库应服务于个性化学习与教学改革,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张军副教授分享了DeepSeek平台在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场景的革新力量。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余勇围绕“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现场工程师培养”,提出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校企双元育人的新模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万国德与北京四合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诺,分别从校企合作范式、具身智能技术角度,探讨了产教融合生态的构建路径,强调技术赋能需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技术赋能成果共享
北京四合天地、科大讯飞等企业展示具身智能、AI+3D视觉等技术在教学与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实训场景革新。会议特设“具身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体验”环节,探讨产业资源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新方向。
多所院校通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规划教材案例,呈现“六方协同”“柔性教学”等改革模式,为职教提质提供范例。
创新突破·共赢未来
把握趋势提升能力
通过参与此次会议,我院教师了解了职业教育数字化与“五金”建设的最新政策导向,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同时学习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课程开发、虚拟实训的方法,优化教学模式。获取了校企协同育人、教材建设、师资团队培养的实践案例,为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也通过企业技术展示与产业对接,拓展产教融合渠道,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供稿:王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