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办职成【2020】117号)要求,为加强内涵建设,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经过自查,对我院的实际办学情况作出如下评估。
一、学院概况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先后被河南省、焦作市命名为全省“诚信办学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焦作市文明校园”,“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绿化模范单位”“沁阳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职业院校师资培养”示范基地;“市科技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具备“河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资格。面向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中职中专毕业生招收三年制、五年制和对口升学学生。截至目前,在校学生一万三千人,教职工近八百人,专任教师七百人,其中沁阳市政府选派198名在编教职工来校任教。
学院环境优美,建筑布局合理,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宿舍楼、餐厅、体育馆、田径场等可以满足学生住宿、餐饮、运动。
学院现有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建筑工程系、艺术系、信息工程系、学前管理系等五院四系,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化工、电脑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空乘、高铁乘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商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会计等48个专业。
学院和全国近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白云机场、厦门机场集团、中原内配集团、牧原集团、河南六建、融创物业集团、郑州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硕集团、人本集团、京东集团、海尔集团、福建宁德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56家单位,建立了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08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入校即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学生升本就业率约97%。
学院通过学生党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专家讲座、学生社团以及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设置齐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扬。2020年上半年,发放国家、省市级学校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计2521人次,342.62万元。
近年来,学院在办学规模、基础设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学院确立了创建本科大学的目标。2018年,学院和焦作市签订了“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升本建设项目协议”,共同推进升本项目—黄河生物科技学院(筹)建设。项目位于焦作市中原路南段1216号,规划占地面积1702亩,总建设规模为90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设计本科学生规模3万人,教职工1500人。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12万平方米建筑已经完工,配套设施设备到位,具备入住条件。
全体师生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中原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学院位于河南焦作沁阳香港街1号,占地面积为652133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02965平方米。办学经费以董事会投入为主,政府及省市项目投入为辅。经费主要来源为学杂费、政府专项投入、社会服务收入等。2017年博雅国际教育集团投入458.33万元,2018年集团投入5974.80万元,2019年集团投入 4005.64万。历年来,学院坚持内部挖潜、外部开源,办学经费得到充分保证。
(二)学院现有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标准化教室;建有3D模拟导游室、模拟机仓、机电实训车间、汽车实训车间、汽车驾驶培训基地等46个理实一体化专实训室、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其中汽车实训车间按照“前销售后维修”的4s店格局。现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1810个,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确保充足的实训教学工位数。
(三)通过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媒体艺术设计艺术专业和北京七夕集团,机械制造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和鸿超准磨具公司、计算机专业、媒体应用技术和世硕电子(昆山)公司,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长城汽车集团、建筑专业和河南乾图测绘公司、郑州华强文化科技等56个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2019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4202356人天。
以互利共赢深化校企合作。北京七夕集团入驻学校,实现技术、资源共享,推动了数字媒体、电脑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英耐尔”集团和学校共建幼儿实训基地,带动了幼师发展与管理、舞蹈表演、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进入“方特订单班”学习培养;电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到北京指尖飞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工学交替,深化校企合作。
2017年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值为3809.9500万元,2018年教学、科研设备值为4051.7315元,2019年设备总值为4313.12万元。学院“国家技能鉴定站”可以进行25个工种高、中级技能资格鉴定,为在校生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四)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智能校园”。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为1.7G,教学用终端设备共1505台,数字图书的数字资源总量为80GB。可使用网络信息点893个,数字资源总量为500GB,245门课程上网。针对会计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电商管理专业、旅游管理等实训性强的专业购买了专业虚拟实训软件,更好的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校园目前已经实现全无线网络覆盖。校园一卡通正在进一步与其他系统进行互联。目前学院使用的系统有学校行政办公、教务教学、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
2020年,拟投资三千余万元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方案已经省级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论证,目前进入实施阶段。
(五)学院依托省财政支持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项目,“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品牌基地”项目,完善了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旅游酒店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促进了专业的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培训水平。通过财政支持的项目建设, 进一步提升了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能力,更好地为焦作市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智力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六)2020年上半年,学校先后完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CERNET),开通了视频会议专网,并按照技术参数配备视频终端。6月份,投入百万元,历时三个月建设的学校视频会议系统项目并网投入使用。自此,学校实现了远程收听收看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视频会议。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以人才选拔、使用、培养和管理机制建设为依托,围绕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这一主线,着力打造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具有广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团队。
学院2019年专任教师588人,2020年,专任教师七百余人。近二百名在编教师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教师资队伍保障了学院的教学水平。学院注重教师能力培养,组织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学校“最美教师”,“工贸教学新秀”、“工贸名师”。内育外引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百余名新教师的引进和培育,选派老师参加各种研修,同时聘请专家到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通过校内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使专业教师既具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同时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
四、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实现规模发展阶段目标,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院通过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教师严谨治学,提高教育质量。
(一)专业设置。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调研企业用人情况、招生就业情况等方法来分析专业,通过调研当地产业的发展,而对办学方式进行调整。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设置高新专业。2019年,新增了社会需求旺盛、产业结合紧密、就业前景好、就业质量高的中草药栽培技术、药品生物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市政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商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音乐表演等9个专业。2020年,新增加中药生产与加工,风景园林设计,食品生物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8个。有6个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
(二)1+X证书试点工作:目前我获批参加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有22个,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数字化管理会计,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学校与第三方评价组织积极联系,结合证书的考核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做好“书证融通”。学校先后组织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网店运营推广,数字化管理会计等专业教师,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教师培训,为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提升业务水平:2019年,二级院系经内部初赛后共推选12名教师参加决赛。教学督导组对院系推选教师随堂听课打分评定,最终评选出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组织公开课,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一年来,先后组织2次公开课,6名教师讲授公开课。组织技能大赛,展示教学成果:十月底,学院启动了学生技能大赛,全校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了爱国主义演讲、舞蹈大赛、礼仪大赛、电子商务技能大赛、AutoCAD大赛等39个赛项的角逐。营造良好教科研氛围,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全年各院系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共获得河南省优质课评比三等奖;焦作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四)2019年,和上海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山东蓝桥锦江五星级酒店,浙江智谷电商等近2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荐实习企业覆盖我校全部专业。与郑州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方特举行了校企合作订单班签约暨授牌仪式。组织了主题为“精准对接促就业,集聚人才助发展”的市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洽谈活动;在毕业生双选会上,200余家招聘企业,为旅游、机械、建筑、空乘、汽修、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选择。
(五)创新教育:在旅游专业、营销专业授课期间,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各岗位技能。组织非毕业生开展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组织汽检学生到学校周边的顺达名车、杰盟汽修见习,对汽车整车营销、汽车检修车间、汽车装饰店、洗车房、全自动三维洗车、汽车积碳清洗机、机油自动加注机、钣金车间和烤漆房等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组织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与北京七夕集团结合,对学生进行Photoshop等相关软件培训。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实操环节有了直观的了解。
(六)推行考试模式改革。对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中的部分课程。采取“面试、以赛代考、活动评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替代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
(七)督查结果公示,强化导向激励功能。大力实行 “督查结果公示制”,对营造良好学风起到了引领警示作用。学院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并在每周一次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公布。教学督查结果公示制度,犹如在教室增设“监控”,真正实现了从严治校,教师认真授课,学生学有所得。
五、学生发展
(一)生源结构
随着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报考学院的各类考生爆满,录取分数稳步提高,生源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2019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高职大规模扩招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生源类别在原来面向普高,职高等群体的基础上,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2020年,承担了村“两委”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基层农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学历提升任务。学习形式分为弹性学制和非弹性学制两种。进一步发挥了学院服务社会的作用。
2019年,各类新生报到5136人,其中特殊群体人员163人。2020年,各类新生报到5347人。
(二)职业能力
国家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为把职教二十条落到实处,学院积极探索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中厂的教学模式为主线的教学改革。经过遴选,在校企合作基础好、社会需求量大的5个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无人机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工学交替、共建校中厂,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高铁,航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幼儿健康与发展等专业1630人报名参加茶艺师、电工、车工、焊工、汽车修理工、保育员的技能鉴定。高级工通过率90%,中级工通过率80%。
2019届毕业生1149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人数615人,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空中乘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双证比例较高。企业订单学生数174人,为汽车类、机械机电类、旅游类、建筑类专业学生。
(三)就业质量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和学校防疫工作的安排部署,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2019届毕业生1292人,一次性就业人数为1035,就业率90.078%,当地就业人数277人。2020届毕业生1833人,一次性就业率85.6%。
通过升学渠道进行提高学历的学生人数增长较快,由2019年,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上线人数55人,上线率超过80%。2020年,125人参加专升本考试,113人过线,过线率90.4%。这也体现出现代高职学生在接受了学校的教育后,对以后的人生也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规划。
在订单班培养的案例中,七夕集团专班成效显著。开班以来,七夕集团投资设备,选派优秀专业技术骨干到我校讲授主干专业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边学习边实践,寒暑假和业余时间,七夕集团打包承揽设计业务,由专班学生设计完成。目前,近百名毕业生在北京德斯贝儿宝宝店、北京小鬼当家宝宝店、北京虞美人古装店、成都金夫人婚纱摄影店、郑州芳妞豆丁写真店实习或者工作,学生薪资近万元上。
就业与升学数据也体现了学院坚持“升学就业双保障”的办学思想,学院在办学中通过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豫北建设需要,不断契合产业发展与产业升值,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普职融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进而培育与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六、社会服务
(一)以服务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职业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智能,充分发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品牌基地的智力资源和设备优势,承担省级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农民工培训,退役军人培训,与合作企业共同培训继续教育学员及社会人员再就业培训两千人次。其中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赴当地各大景区作专题讲座,电子商务专业承担市新型农民电子商务培训,学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赢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
(二)参加服务社会公益活动,致力于爱心慈善事业,出资10余万元,资助学院贫困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当地山区26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七、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寒假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学校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开展校园疫情防控教育宣传、舆情监控,师生健康信息摸排,多方筹措足量购置疫情防控物资,建立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合理安排学生复学,在省市组织的多次疫情防控检查中,受到检查组的好评,全校师生无确诊及疑是病例。
(一)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8个疫情防控工作专班,3个网格化管理专班,8个二级指挥部,以及疫情防控团队,防控小组,防控单元,通过“五级管理”机制,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逐级落实实施。
(二)春学段,受疫情影响,学校自2月17日开始,全校各专业实行线上教学,同时学校组织线上教学交流研讨会,保证了教学效果。5月底,经过逐级申请,省市验收检查,学校部分学生分期分批顺利有序返校复学。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错峰上课,宿舍单位就坐等形式开展教学,至7月中旬,全体学生完成学期的课程学习,安全离校。期间,全校学生在线学习学生总人次达到145728人次,在线开课门数246门,在线开课门次达到882门次,学生上线率平均不低于97%,教学效果良好。
(三)秋季开学后,我校严格落实国家卫健委颁布的《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持续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学校根据情况,制定了针对性向、操作性强的疫情防控“一戴两不六个一”,要求新生做到:戴口罩;不聚集。不外出;每周一排查,每周一次消毒灭杀,进校测一次体温,餐前洗一次手,每天测一次体温,每周报告一次体温。全体师生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夯实工作责任,慎终如始把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安全平稳。
(四)在疫情期间,对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全覆盖,心理普查率100%,心理辅导中心线下接待心理辅导人数86人,成功处理心理危机干预1人,无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五)疫情期间,为了助力学校所在地-沁阳市教体系统抗击疫情,学校捐献3万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刚个人捐献1万元,用于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物品的购置。彰显了高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院将按照“坚决不发生,确保不扩散”的目标,根据疫情发展和上级要求,担当作为、守土尽责,全力以赴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御阻击战,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八、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院在董事会、党政的领导下,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办学中也碰到一些问题:在社会服务能力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完成效果不理想;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在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师引进方面还需要激励机制及政策引导;我们将按照本科学校设置标准,结合学院办学实际情况进行逐步改善,改进措施:
(一)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力度。
1、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2、加大力度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及实践水平的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员来承担专业教学工作。
(二)提高社会人员培养数量。
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争取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复转军人培训等项目。
(三)加大科研建设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整体推进科研项目,引导教师多维度多层次地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增加上网课程门数,促进学院主动和谐发展。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202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