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六防教育”(二)——防校
发布时间:2020-06-04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供稿: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语言欺凌
当众嘲笑、辱骂以及给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肢体欺凌
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社交欺凌
指的是排挤、故意阻止一个人加入某个群体,成为这个群体的一部分。
网络欺凌
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身体伤痕
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它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要注意,如果孩子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即便是温热天气也如此,他/她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丢失或损坏
虽说有些孩子会把个人物品保管得乱糟糟的,但如果发现他/她经常丢失一些个人物品,比如说鞋子、首饰、文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件总是有破损,那么家长就要留心了。
自尊心受挫
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着鼻子的情绪,那么他/她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儿童,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并且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
自我伤害倾向
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儿童,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心理咨询专家处寻求帮助。
不愿上学
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学,甚至出现逃学、装病请假等现象,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他/她不愿意回到让其感到不适的地方。
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如果睡眠问题还伴随着其他以上提到的现象,那么孩子受到暴力侵害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被欺凌者
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 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取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正当合法并且有效的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后续的成长问题。
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强身健体,保证自己免被欺辱。
最容易受到学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单的,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交流。他们在学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关注,所以最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团结同学是指融于一个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结别人。
不要将被欺凌当做命运,不要自卑。在行为上思想上强大自己,不去畏惧凌霸,但是也不要将强硬反抗作为唯一的手段。
家长和老师
受到校园欺凌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知识。 当孩子讲述霸凌事件发生的情形时,保持冷静,让孩子知道是可以控制的。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会支持他。 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关爱,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越小。 感谢孩子有勇气说出这件事:只有你愿意谈到这个事情,家长和老师才有机会帮助你。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愿所有的孩子在美丽的校园里展露出朝气蓬勃的笑脸,健康相伴,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