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推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引领,围绕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立足工信系统职责,分层分批次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把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有效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从 2022 年开始,利用四年时间,在全省工信系统内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其中 2022 年完成培训 30 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 30 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12 万人),以后逐年按 15%递增;每年新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0.2 万人。
三、重点工作
(一)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专项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
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装备、汽车、食品、轻纺和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 8 个传统产业进行高位嫁接,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和未来产业跨越、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每年完成 19 万人次培训,新增技能人才 19 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8 万人。
(二)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专项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
训。聚焦培育壮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新一代人工智能、节能环保、5G、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每年完成 10 万人次培训,新增技能人才 11 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4
万人。
(三)围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专项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
训。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开辟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 6 个未来产业新赛道,培养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每年完成 1 万人次培训。
四、主要举措
(一)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要求,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职工培训计划,组织适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脱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活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培训载体。
(二)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把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重点提升职工创新设计、工艺创新、装备技术改造能力。大力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推动技能培训与使用、评价、激励有机衔接。按照《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要求,尊重企业用人评价自主权,坚持职业标准与岗位要求、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打破评价条件限制,自主设置评价标准,自主组织考评。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通过多种形
式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和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实现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育和技能人才培育重要论述精神,研究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深刻领会,认真审视技能人才工作短板,发挥好联系服务企业的优势,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为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强化组织协调。要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协商,将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内容纳入本地年度职业技能培训中。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工业行业培训服务机构、行业特色培训项目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目录清单管理,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健全工作体系。要建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人事(培训)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密切协同工作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加强信息统计,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培训信息月报制度,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四)做好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尤其是要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职工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大力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选树技能人才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技能成才、技能创收、技能报国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