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搬进景区,寻访多彩中华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通过这次调研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苗族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是学习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吊脚楼
西江苗族人民在适应雷公山高山峡谷和相对潮湿环境下逐步创新,将干栏式建筑风格与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了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它承载着苗族对生态环境民族心理、民族历史、美学观念乃至空间力学的理解。西江干栏式建筑群是中华远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学生们穿梭在这些古老建筑中,感受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合二为一的魅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
在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传统苗族服饰。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记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华丽的头饰、衣服上精美的图案、颜色的碰撞,都让同学们惊叹。
参观学习之后,同学们穿上苗族服饰,切身感受苗族文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
这次考察学习中,同学们还进行了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学习苗族的刺绣、编织等技艺,感受苗族非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蜡染也是苗族传统技艺的瑰宝之一,在苗寨之中蜡染技艺被赋予了别样的寓意。看似平平无奇的蜡染图案,其中蕴藏着本民族的历史、信仰、习俗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等。
传统非遗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实践课程以西江千户苗寨为契机,立足特色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通过所学专业,拍摄记录苗寨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多元的方式传播千户苗寨的特色文化,让千户苗寨的文化宝藏绽放更璀璨的光辉,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视频:刘淑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