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1.“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总计48学时,3学分。
《思想道德与法治》48学时,3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学时,2学分。
《形势与政策》32学时,1-4学期每学期8学时。该课程采取专题报告形式进行授课,1学分。
2.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共32学时,2学分。其中集中面授16学时,在线课程学习1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周14天,112学时,计2学分。
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2学分。大学生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各专业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展览等各种形式进行,采取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授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4.创业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2学时,记2学分。《就业指导》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8学时,记2学分。
5.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要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合,把敬畏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根治在学生心中。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课程、展览等各种形式进行。
要科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要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6.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周2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考核以太极拳为主,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必须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会简化杨氏24式太极拳。一年级开设简化杨氏24式太极拳、篮球专项,二年级开设足球课、排球课。
7.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一学期考试课,周2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考查课,周2学时,4学分。
8.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根据学院实际分学院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2学时,全部为上机操作,2学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
9.劳动教育
《劳动专题教育》,理论课,共1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具体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劳动实践教育》,实践课,共1学分,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每学期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基建处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劳动周”活动,各专业也可根据专业特色,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食堂、周边社区等开展志愿劳动服务。通过多样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必备的劳动能力。
10.思想道德考核
思想品德教育计6学分,每学期1学分,由学生处负责考核。
(二)专业(技能)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训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根据音乐表演专业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是面向学生开设的必须修读的课程。
设置6门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简史、即兴伴奏、 形体课、音乐教学法。
(1)乐理
第一学期开设,周课时4节,共64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将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名词、概念,能正确识别和奏唱乐谱中的各种符号和标记;能在高、中、低谱表中正确阅读乐谱,正确记写旋律与节奏;能准确识别和构成各类全音、半音,自然音程、变化音程,各类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转位;能在乐曲中正确识别西洋大小调、民族五声调式,判断出正确的转调类型与方法。
(2)视唱练耳
第一、二、第三、四学期开设,其中第一、二学期周课2节,第三、四学期周课时为4,共212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准、节奏能力。通过系统的听觉分析、听写、视唱等综合训练,培养乐感,发展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辩和识谱视唱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以视唱练耳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和辨音能力。结合理论,辨别不同调式的中外乐曲的不同风格。
(3)中外音简史
第二学期开设,周课时2节,共3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把握中外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提高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的能力,为以后从事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外著名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平、思想、音乐风格、曲式结构等,理解作品表现的情感,最后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4)即兴伴奏
第三、四、五学期开设,周课时2节,共88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即兴演奏出包括一定的和声与肢体的伴奏声部。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内容,在钢琴键盘上能准确找出所有伴奏所需和弦。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通过和声学的键盘学习,培养学生看谱即弹的能力,以及分析歌曲和弦进行无旋律的伴奏学习。同时通过学习和声理论知识、钢琴演奏技法两者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引导学生丰富、深化歌曲的艺术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音乐基础教育与音乐普及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内容,在钢琴键盘上能准确找出所有伴奏所需和弦。为以后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5)形体课
第二学期开设,周课时2节,共3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本专业同学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追求,形成正确的形体美认识,促进身体均衡发展,培养良好高雅的气质。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通过基本站姿,坐姿,走姿的一些基础的形体训练,达到加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时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气质。为今后的舞台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6)音乐教学法
第五学期开设,周课时2节,共16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为依据,阐述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及教材编选原则,研究音乐教学规律,探讨乐理、视唱、唱歌、器乐、音乐欣赏等教学的步骤与方法。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主干课程,包含教育部音乐表演专业目录所规定的主要课程和主要教学环节,是面向学生开设的必须修读的课程。设置4门课程: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合唱与指挥、舞台表演。
(1)声乐演唱
第一、二、三、四、五学期开设,周课时为2节,共156个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歌唱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一定音乐表演能力的目标,能够胜任中等程度及以上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力,较好掌握声乐理论及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声乐表演及文艺宣传的相关工作。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发声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具备声乐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的能力,能够准确完整、富有表现力地演唱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声乐曲目。
(2)器乐演奏
第一、二、三、四、五学期开设,周课时为2节,共15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弹奏中等程度及以上的钢琴作品,具有一定的独奏表演能力。
主要内容:了解钢琴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器乐常用演奏方法和技能,对器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能力,能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作品演奏。
(3)合唱与指挥
第二、三、四、五学期开设,周课时4节,共248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多声部作品演唱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指挥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与指挥合唱与指挥的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合唱与指挥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从指挥的基本图示、指挥拍子的要领入手,将指挥技术语言运用到有代表的作品之中,使学生在生动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指挥的技巧和设计处理作品的方法。
(4)舞台表演
第三、四、五学期开设,周课时4节,共176学时。
课程目标:理解表演的概念,培养表演能力和舞台意识;通过舞台表演展现自己,提升表演者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展示团队的力量。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释放本性,并编排一些命题小品或话剧片段,掌握舞台表演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学习舞台表演和舞台台风;讲解著名小品或话剧片段等。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3.专业选修课
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第一至第三学期周课时为2节,第四学期周课时为4节,共176学时。课程设置为西洋管乐器选修、合唱与指挥选修、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选修、歌曲写作与改编,共四门课,选修一门,总学分4分。
(1)西洋管乐器选修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西洋管乐器的组织、训练、排练、演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管乐合奏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其主修项目的基础上交叉性新掌握一门乐器演奏与教学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掌握该乐器表演和演奏的基本方法。
(2)合唱与指挥选修
课程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合唱与指挥的组织、训练、排练、演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声部作品演唱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指挥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与指挥合唱与指挥的能力,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外多声部合唱与指挥作品的演唱及艺术处理方法。
(3)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选修
课程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中国民乐的组织、训练、排练、演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民乐合奏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从事音乐表演及组织文艺演出活动能力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民乐合奏作品的表演和演奏的基本方法。
(4)歌曲写作与改编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法,提高学生歌曲创作能力和歌曲作品的分析能力。
主要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基本写作技能和主题发展的常用手法,达到分析、写作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作品的能力。理解歌曲调式结构及其色彩明暗对比性能,了解通俗歌曲写作特点和民间音调的吸收、改编和创新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