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践课。
(一)公共基础课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1.“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总计48学时,3学分。
《思想道德与法治》48学时,3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学时,2学分。
《形势与政策》32学时,1-4学期每学期8学时。该课程采取专题报告形式进行授课,1学分。
2.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共32学时,2学分。其中集中面授16学时,在线课程学习1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周14天,112学时,计2学分。
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2学分。大学生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各专业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展览等各种形式进行,采取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授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4.创业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2学时,记2学分。《就业指导》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8学时,记2学分。
5.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在非艺术专业开设,学生至少要在学校开设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5门,每门课32学时,计2学分。
6.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要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合,把敬畏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根治在学生心中。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课程、展览等各种形式进行。
要科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要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7.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周2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考核以太极拳为主,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必须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会简化杨氏24式太极拳。一年级开设简化杨氏24式太极拳、篮球专项,二年级开设足球课、排球课。
8.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一学期考试课,周4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考查课,周4学时,4学分。
9.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共32学时,全部为上机操作,2学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
10.劳动教育
《劳动专题教育》,理论课,共1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具体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劳动实践教育》,实践课,共1学分,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每学期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基建处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劳动周”活动,各专业也可根据专业特色,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食堂、周边社区等开展志愿劳动服务。通过多样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必备的劳动能力。
11.思想道德考核
思想品德教育计6学分,每学期1学分,由学生处负责考核。
(二)专业(技能)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训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1)融媒体实务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本课程需要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和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的实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它对于新闻传媒、企业营销、教育培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虑受众需求和兴趣,以及提升信息的可读性和可视化表达,是融媒体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
(2)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通过精心设计的策划方案和富有吸引力、易于传播的文案,实现营销宣传、品牌推广、用户互动、话题热议等目的的过程。具体来说,它包括目标定位、消费者画像、创意策划、文案撰写等内容。总之,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创意眼光,还需要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受众心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品牌和产品的理解与洞察。
(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采集、制作、播发、传输、覆盖、监测、接收与重现为主线,将全书划分为5大模块——基础与概念、制作与播发、存储与检索、传输与覆盖,以及融合与创新。全书汲取相关类似读物的优点,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教学经验,在原有传统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增添了不少新的广电媒体融合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方案,以开拓读者视野,如因特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在线包装、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TVOS、NGB 云平台、NGB-W、DCAS、物联网技术、极清电视、裸眼3D 电视技术以及无人机航拍技术等等。
(4)摄影摄像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36,理论学时18,实践学时18,共2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通过学习基础摄影摄像,全面系统地学习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各摄影技术,增强学生摄影摄像知识的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各种相机、镜头、技巧使学生能在日后工作中灵活应用。学生通过外拍,课堂报告等方式,完成一个完整摄影摄像训练与创作。
2.专业核心课程
(1)网络舆情分析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二学期开设。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在成为大众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工具的同时也用它海量、易得、碎片化的信息介入甚至塑造大众的生活。与此同时,对互联网的管理及网络舆论舆情的引导与处置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的高度。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厘清舆论舆情的相关概念,同时明确“网络舆情”在网络环境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从而明晰网络舆情分析、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及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互联网信息审核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四、五学期开设。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不断涌现,对信息审核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审核员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来说,信息审核是保证信息安全、维护平台形象的重要环节。其中互联网的信息审核包括互联网法律法规及政策、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网络传播规律与舆情分析、信息审核技能等。
(3)视频剪辑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从易教易学的实际目标出发,用丰富的实际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影视后期特效AfterEffects使用及技巧。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以及基本的一些影视效果对有影视纪录片较好的了解,并掌握赏析影视音乐,动画片、广告片音乐的方法。掌握动画画稿的输入与存储,掌握动画片的特效处理、以及背景合成方法。
(4)网络传播法规
本课程总学时36,理论学时18,实践学时18,共2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传播法规,而在如今这个融媒体时代,网络安全法规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同时也存在泄露和滥用的风险。通过制定和执行网络安全法规,可以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犯,防止个人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学习网络传播法规能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并杜绝不文明、不合法的法律法规,从而进行合法文明的传播推广。
(5)直播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6学分,在第五学期开设。专业培养具有新媒体理论知识、视频拍摄和剪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直播设备、独立策划直播内容、设计直播形象风格,懂得直播间布光、掌握与粉丝互动、自我推广以及粉丝运营等技巧和相关职业能力;同时能够熟练掌握PS、PR、AE等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能够独立完成视频制作的全面技能型应用人才。
(6)短视频制作与运营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8学分,在第三、四学期开设。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形式,短视频平台正在迅速发展。短视频运营包括策划与创意、制作和后期制作以及发布与推广等多个方面。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工作,才能够打造出真正爆款的短视频内容。
(7)融媒体制作发布与实战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6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着信息高度集中的新闻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固有新闻采集、编辑及发布流程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行业大势下,以及对大数据、云计算和可视化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新闻产品在快速实现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融合媒体平台的整合教学,使同学们具备在融合媒体平台统一制作发布新闻信息产品、处理大数据、开展融媒体互动运营等工作的综合能力,实现在融合媒体中心“上岗即熟手”的目标。
(8)新媒体技术应用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紧跟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书中编有大量的二维码链接,通过应用案例并配合操作演示视频,读者可轻松通过手机获得身临其境的多媒体演示效果和操作指导。通过新媒体技术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操作实例的学习,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及其日常应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创新发展能力。本书始终贯穿知识性、技术性、趣味性、示范性和实用性。
(9)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五学期开设。新媒体营销与运营是互联网营销环境下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输出优质内容,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实现内容变现。《新媒体营销与运营》以今日头条为例,系统讲解新媒体平台与今日头条运营的入门基础知识、今日头条运营的规范详解、今日头条运营的通用技巧、打造今日头条运营的图文矩阵和视频矩阵、今日头条的变现方式等知识,全面覆盖新媒体平台运营的实操内容。
(10)新媒体数据分析
本课程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共4学分,在第三学期开设。重点介绍了融媒体数据分析的意义、数据类别与来源、不同营销目的下的数据组合、数据分析工具及误区;重点介绍了新媒体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数据挖掘方法、数据加工与处理、数据分析及总结;重点介绍了微信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辅助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重点介绍了微博后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第三方知微数据分析平台的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头条中头条号文章、悟空问答和微头条的数据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新媒体活动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与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