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弘扬传统,不过洋节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弘扬传统,不过洋节
大家好!
时光如梭,2021年离我们渐行渐远,2022年在向我们阔步走来!十二月份是一个热闹的月份,众多洋节日纷至沓来。
“洋节”顾名思义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平安夜、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让许多中国传统节日被人淡忘。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因此我们要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认同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现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信息。不以过节日为名,在校园内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
3、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重点,贴近生活、贴近传统,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宣传普及传统节日习俗,提升节日文化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国人,应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传承文明,过中国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