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

时间:2025-04-25浏览:77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体育保健与康复
专业代码:570306
、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学制:全日制三年
、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教育与体育大类
(57)
体育类(5703)体育(89)
卫生(84)
体育专业人员(2-09-07)
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4-13-04)
健康咨询服务人员(4-14-02)
保健服务人员(4-10-04)
医疗辅助服务人员(4-14-01)
运动康复师
体能康复师
运动防护师
保健调理师
健康管理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体育、卫生等行业的体育专业人员、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健康咨询服务人员、保健服务人员、医疗辅助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运动康复、健康指导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
3、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中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运动康复技术、中医传统疗法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5、掌握运动伤病的防护、急救及康复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6、掌握人体体质测量与评定、运动处方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对常见疾病及损伤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4、能够运用推拿、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对常见疾病及运动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5、能够合理运用理疗仪器对常见疾病及运动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6、能够评估常见急慢性运动伤病并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7、能够实施拉伸、贴扎、护具使用等运动防护技术。
8、能够评估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并制定运动处方和运动健康管理方案。
9、能够指导不同人群健身和预防运动伤病。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瑜穴、运动营养、体育管理学、体育概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康复评定技术、康复医学概论、中医传统疗法、运动伤病防护与急救、推拿技术应用、运动处方等。
(3)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太极拳、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康复心理、球类运动、普通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