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以往以专业知识学习活动为主,在专业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很少从德育层面进行课堂设计,毕竟高职学校以培养专业型职业人才为主,但是高职学生在这一阶段要想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得积极作用。
一、案例再现
根据学校安排,2022年我担任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班主任。初为班主任的彷徨与忐忑还未平息,班上一位名叫惠某的男生就进入我的视线:超过学校规定的报到时间他还迟迟没来,我只好打电话询问。再三催促下,他才被父亲领来办完了报到手续。开学初,他每天都能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在班里还算得上优秀。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让我束手无策。他上学迟到次数呈增长趋势,上课睡觉,从最初的生病请假演变为无故旷课,和先前的他判若两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作为班主任的我心急如焚。
期间,我和他父亲多次通电话反馈他在校的情况并询问其在家状况。他父亲表示也非常奇怪他学习态度的大转变,对于他,我和任课教师可谓费尽心思地劝说与引导,目的就是让他能早日迷途知返。我和他多次谈心,他态度都很诚恳,但是从不会透露自己的任何想法,我也曾把他的父亲请到学校就他的教育管理进行沟通,但都收效甚微
这样一个曾经算得上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通过再次和他父亲联系,我进一步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他生于二婚家庭,母亲只顾赚钱,对他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母子之间基本零交流。父亲为了养家糊口,能给他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机会,在外务工,每隔两三月才回家一次。另外,我从其他学生处也了解到一些关于惠某的信息,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喜欢和人交流,几乎没有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寄情感于网络,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二、案例评析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尤其在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听从父母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此时,如果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就会导致其在思想、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成为“问题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具体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以树为喻,家庭教育是树之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似枝叶。树根坚实,枝叶繁茂如锦上添花;若树根不坚,即使枝繁叶茂,也难成参天大树孩子在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在本案例中,惠某父母常年忙于赚钱,疏于对他的管教和监督,更谈不上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因此造成他情感上的缺口。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没有办法做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教学管理。像本案例中的惠某,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在家对他的管教甚微,给予的爱和亲情较少,加上他自身较差的自觉性和较弱的自律性,回到寝室在不善与室友交流的情况下就会上网玩游戏成瘾。
3.社会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发现上网人群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尤其在网络游戏面前,大学生课余时间多导致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导致他们正常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改变,有些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4.学生方面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我行我素,造成他们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态度不端正。因为在学业上找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于是部分学生就把目标转向了网络游戏,想在游戏中找到自我、找到归属感。就像本案例中的惠某,由于自制力不强、识别能力差,为了释放内心无处安放的情感,最后放弃学业,选择了游戏。
三、理论对策
对于本案例中的德育问题学生,我认为班主任辅导员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去对待,而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1.家校合力,双管齐下
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惠某的家庭情况和行为习惯,决定采用联合其父母共同商讨,合力教育的管理方案来改变余某目前的状况。首先,从其父母人手,让他的父母能改变家庭氛围、改善关爱态度,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对惠某的教育问题,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让他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其次,教师和同学的关心也必不可少,我经常会找他谈心聊天,打开他的心扉,让他主动能与别人交流沟通,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同学之间施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他摆脱学业上的困难,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课余活动主动邀请他参与与班级共同进步。这样,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惠某改变。
2.持之以恒,动之以情
遇到问题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一定要沉着冷静,切不可手足无措。因为和问题学生间可能要打一场“持久战”他们在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出现多次反复这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需要教师做好持之以恒反复引导的准备工作。罗森塔尔的“人际期望效应”实验告诉我们,要对学生抱有期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和包容,在情感和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关心和期待,而不是另眼相看其实,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上进的,本案例中的惠某原本可称得上是优秀生,但受一些外在消极因素的影响,让他变得不相信他人,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世界里不与人交流。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从他的角度揣摩思想、聆听心声、包容缺点,从各方面给予他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的心理对抗,最大限度地尊重他、关爱他、鼓励他。一次次触碰心灵的谈话,一次次走心的关爱与激励,用真诚和宽容肯定可以打动他。持之以恒,反复引导,即使是冰山也终有融化的一天,让他从心底真正接纳你把你当作朋友,向你吐露心声,做到师生间的和谐交流。这样辅导员班主任的转化工作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教育才会奏效。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我们不可盲目开展,不可空洞说教,不可轻易言弃、不可以势压生,而应该摸清情况真诚相待持之以恒、因材施教,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热情和爱心去感化教育每一个“问题学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贺智委)